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外国

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外国

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外国

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咨询师

在成长为咨询师的道路上动摇时,我该选择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成为咨询师也许是一条孤独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对心理行业深深着迷的朋友。

3月29日晚,我们邀请到了国家著名的存在主义专家李仑老师,做访壹念心理的直播间,为我们解答咨询师进入心理行业的挑战与困境。

以下是李仑老师的自述:



一波心理浪潮:理论的浪潮


我想从中国的心理咨询近 20 年发展以来的,三波非常重要的浪潮来谈下我的看法。


在20年以前,就是03、04年左右,国家刚出台了心理咨询师的二级、三级 的认证。


那波浪潮之中,一开始很多人他本身是有一些问题想要解决的,比方说人生的困惑、情绪的障碍、关系的这种远近等等。


然后就报名参加这个认证学习,因此我的同学其实很多都是在痛苦里挣扎的一些人。

他们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就是学了心理学之后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特可以去解决别人的问题。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了非常多的理论技术。

在往后就是他们自身的病耻感或者说羞耻感降低了之后,他们就紧锣密鼓的开了非常多的咨询工作室,开始经营自己的个人形象,开始作为咨询师这个角色,非常的热情地要去帮助别人。

然后到了2005-2008年左右吧,这一批人出现了一个问题。

就是他们学了很多的理论,可是在把理论变成临床技能,去帮助来访者的时候遇到了困阻。

因为当年无论是国内之间,还是与国际上的交流,都是是比较闭塞的。很多那个时候的从业咨询师,他没有固定的督导,自己也不做分析,也不做体验,也不做治疗,照本宣科的学了一些理论,学了一些技术,然后就开始做咨询师。

但他对自己的观察是不够的,这也导致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只能照着书本上的一些流程技术葫芦画瓢。

这也导致在那个阶段里,很多来访者对咨询师都是很不信任的,感觉到咨询师很不专业。

与此同时,咨询师跟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边界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据我所知,当时有很多咨询师去收来访者的礼物,跟来访者一起吃饭喝酒,甚至两个人或者一伙人合伙做生意等等,这些都出现过,而且非常多见。

也因此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对咨询师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有些人觉得咨询师很好,解决了人们的问题。

有些人则深受这种非常不专业的咨询师的侵害,然后觉得到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是骗人、不靠谱的。


这样的现象在 2008 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得到了井喷式的显现。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来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心理志愿者,他们尽管满怀一腔热情,但缺乏危机干预或者创伤治疗的经验。

所以很多咨询师到那之后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没有组织的能力。

当时因为我也在灾区,当时我就看到很多咨询师就拉着当地的老乡拍一些照,然后就走了。那些老乡一次一次地被拉过去当展板拍照,他们也非常讨厌这种形式。

在我看来,2008年,大众对这个业内或者这个圈子里面的咨询师评价就降到一个冰点。

但也是这时,开始有一些反弹,有一些咨询师开始意识到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这个时候咨询师们开始跟国外的一些老师交流,包括跟国内的一些老师开始邀请他们讲课,开始做一些这种督导系统的自我分析。

我觉得中间有大概 5-10 年的时间,咨询师不光是对理论的学习,还是对临床技能的培训培养,还是对自己人格的发展,都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补齐这部分。

第一波浪潮我们叫做理论的浪潮,人设的浪潮,可是没有临床技能。

二波心理浪潮:技术的整合


随后便来到了第二波浪潮,就是我们有了理论学习,也有了一个基本的职业角色,然后开始通过分析或者被督导开始去丰盈自身的职业角色。

可是呢,这里面仍然有一些问题。什么问题?

就是理论的学习,与个人的成长、个人的督导之间产生了裂缝。

比方说有的咨询师学精神动力学,他找的督导也是这个精神动力学里面的,但精神动力学里面本身也有大量不同的流派,所以他找的这个督导师跟他本身学的这个流派也可能是不搭的。

所以它的理论真正落到临床当中就是有一些缝隙,有一些落差。

这部分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

因为心理咨询这个领域里面的督导,风格千差万别而那时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一些督导,都缺乏融会贯通、整合各流派的能力。

据我所知,这个认知行为的督导与精神分析的督导,他们其实有的时候互相还会有些对立。

但实际在在临床当中,这个来访者可能适合用精神动力学来咨询,但另一个来访者可能是需要认知行为来干预的。

我们说这个第二波浪潮的问题,就是督导老师在专业上其实不能够很好的接缝。

当然我觉得最近 5- 8 年这个现象其实也在得到改善。

很多督导的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广泛,更好地去海纳百川,也能够去做到兼顾不同学科、不同流派的这样一些精华,兼顾不同学科的这样一些历史的这种发展观。


学生在督导的时候也可以在督导那里得到很多的整合。

如今不同流派的督导师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资源越来越多。



三波心理浪潮:临床范式的要求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现在第三波浪潮的趋势就是「大整合阶段」

最近的5-10年环境下,越来越要求咨询师开始去掌握不同的方法:个体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以及不同流派的涉猎:精神动力学、人文主义、认知、行为、格式塔、完形等等。

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就是临床的范式还是太单一了。

比方说,很多个体咨询师的其实完全不懂团体。


来访者说我参加了一个团体,很多个体咨询师的感觉是被威胁了。他会觉得我的来访者参加团体,就是在背叛这个咨询关系,好像在摒弃这个咨询关系。

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团体如何发挥作用,所以当他的服务对象涉猎团体的时候,他就会在潜意识里面阻拦他的个体来访者去参加团体。

但是团体咨询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个体咨询它是一个二元关系,是一个母婴关系,但是团体咨询它是社会性的关系,能够提供社会性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来访者既需要在家庭里面去重新的、象征性的被养育一遍,也需要在社会上发展他的社会功能,去发展他的雄心,去发展他的社会目标、社会角色等等这些。

因此,第三波浪潮实际上就是如今的咨询师们,可能要学会掌握多个工作形式,或者说要去涉猎,至少要了解,这样的话你才能够为你的来访者提供不同形式的心理服务。



理从业者要肩负起传播心理学的责任


我还想谈论的一个问题是,其实我们国家整个的国民文化对心理咨询其实还不是特别接纳,所以心理咨询它本质上是个小众文化。

但是中国有那么多的青少年,那么多的离异的夫妻,那么多不会经营关系的,那么多的在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扶持的人,实际上都是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的咨询师跟来访者的比例其实严重失调。

另外一面就是还有很多的老百姓,他其实不太了解心理咨询到底能帮他干什么,也不了解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儿。

而在西方的话,人们在想要锻炼身体,就会找自己的健身教练,想要处理税务的问题,会找会计师,然后心里遇到一些人生沟壑的,就会找心理咨询师,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咱们中国这一部分发展的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是需要很多人去宣传心理咨询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师关起门来做咨询是不行的,你肩负着传播心理学的责任,用比较潮的话来说,就是要打造个人的专业的、职业的IP,这其实非常重要。


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东莞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外国

最后我总结一下,就是如今心理从业者如何更好地执业。


那我认为首先就是咨询师要好好地经营个人的职业角色,比如怎么把一门课程,把一个讲座讲好。


以及怎么加强自己的传播能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为什么能帮到人,为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创造更好的土壤,这是一个部分。

另外一个部分就是只学了咨询的流派是不够的,还要学习多势力咨询的形式,比如个体的、家庭的、团体的等等这些。

第三个部分就是要去持续在一个系统、项目或者学习的氛围当中,去浸泡。


因为咨询师这个行业是绝对不能单兵作战的,孤雁难飞。需要很多人跟你在一起来经营这个职业角色,需要找一些能够志趣相投的同行共同凝聚在一起。

那么谈到这个近 20 年的心理咨询师的发展,以及执业的卡点,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END



学心理咨询,关注我们:【李仑团体】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