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采访过的人经常以 “自我诊断 “的方式说话。他们提到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和线上文章看来的信息,使得他们经过对比某种疾病的症状后认为自己也患有这种特定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即使自我鉴定是常见的做法,这是个绝对的误导。
首先,“诊断 “是由合格的专业人士进行医学检查后得出的结论。非专业人士在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及专业培训之前,将精神病学或心理困扰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在写 “自我诊断 “时,不得不将其与 “官方诊断”,即由医生或执业心理咨询师做出的、具有专业权威的诊断进行对比。
当然,个人主动自发寻找相关信息也可以在就医时发挥作用。但归根结底,他们不能对自己进行诊断。很多时候,由于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给出的结论与网上的不一样,“患者”甚至质疑他们不专业。
许多研究表明,媒体和商业资讯并没有重现临床意义。一个令人惊讶的例子是,某个社交媒体平台研究中提到的一个用户案例:该用户将 “焦虑性颤抖”、“随意制造噪音”和 “好胜”列为多动症的症状,该段视频得到广泛传播。这事实上,这些症状都并没有包含在专业的多动症诊断中。
精神和心理症状的广泛普及使它们成为了各种悲伤的和令人失望的经历的虚拟 “浮动符号”——不论是工作或学校的不良表现,还是人际关系困扰,似乎都能被归结到某种特定的心理问题。
很多时候,日常的苦恼、角色冲突和生活方式等问题,与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没有什么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多数人对心理咨询有误解:心理咨询处理的,恰恰好是这种日常的人生困扰,而非严重的精神疾病。
在我的研究中,受访者并没有把自我诊断的状况视为具有客观的、预先定义的医学意义,就像糖尿病或心脏病这样的疾病一样。相反,他们用自己的自我参照术语来定义这些病症,灵活地将“专业定义”与他们自己对自己经历的意义和自我身份的思考方式相适应。
例如,一位来访者在她的网上研究和与朋友的讨论中,将她的经历称为“抑郁症”,这使她将抑郁症视为一种不良情绪的程度光谱。她说,有 许多“不同的”抑郁状态,包括“只是心情不好”、“不能再睡觉”、“对家庭没有任何兴趣”,一直到“试图自杀,或有自杀的想法”。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她把自己放在温和的一端,并把她所处理的事情与心理疾病区分开来。
同时,她用这种“抑郁症”来解释自己的疲惫和对工作的不满。她去看医生,像其他许多人一样,她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真正的诊断,而是为了确认她已经自我认同的 “抑郁症”,并得到她已经认为需要的药物处方。
像这样的来访者并不是在扮演医生。他们是在一个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活,被其他人、社交媒体上的所有信息所影响。
这个空间是在心理学和精神学的管辖和控制之外。在这个空间里,“诊断”的意义已经从精神病学背景中解脱出来了。
这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诊断,已然成为了某种“自我认同”以达到许多目的:减轻对生活困扰的责任感、获得某些群体的认同等等。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