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恋爱焦虑症,东莞恋爱焦虑症的表现?

来自粉丝的咨询:

高三,焦虑型依恋,不断陷入恋爱关系或追求恋爱怎么办

自己是一个焦虑型依恋

很想有一个人陪在身边很想被爱

但是自己好像有点不知道爱到底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对我很好的话我好像也可以喜欢上对方

高三了

情绪还是不稳定

应该怎么去克服啊

东莞恋爱焦虑症,东莞恋爱焦虑症的表现?

被自我绑架的能力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诸如焦虑型依恋等名词,这些名词的本意,是告诉人们:你是这样的存在,有这样的问题(阐述事实)

但到了对之一知半解的大众这,就衍生出来对某一名词依赖的现象,把自己或他人分成了三六九种,进而实现自我绑架。这一点跟星座、命理有些类似。

比如说:

— 我是火象星座,所以我必须和风象星座的才能幸福;

— 我是焦虑型依恋,所以我很想被爱很想有人陪伴,也很容易喜欢上一个对我好的人;

— 我的性格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所以我无法做到某一些事,并且这就是原生家庭的错;

……

反之亦然:

— 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是火象配合风象

— 我无法独立,因为我是焦虑型依赖;

— 他的性格很好,因为他有好的原生家庭;

只要依赖于某一个名词,对自己或他人进行定义,那么一切皆可形成逻辑自洽

东莞恋爱焦虑症,东莞恋爱焦虑症的表现?

为什么要形成这种逻辑自洽?

因为这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逃避现实世界的问题。

且不说这位同学是不是焦虑型依恋,有哪个人不希望被爱、有人陪伴?又有谁对喜欢一个萍水相逢、甚至是与自己敌对的人?

这种强行关联的错误逻辑,逃避了做某事能力不足的事实,成为了掩盖短处的借口。

比如说:

— 高三了,情绪不稳,所以我考不好。

简而言之,对于这位同学来说,“我是焦虑型依恋”可以成为任何事情的替罪羊。

克服自我绑架的方法

克服自我绑架的方法,其实一点都不难:接受真实自我。

核心重点:区分自我接纳和自我欺骗(自我鼓励)。

什么是“自我接纳”呢?

阿德勒说过:“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接纳就是能够对自我及其一切特征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能欣然接受“被给予的东西”以及现实自我的一种态度。

自我接纳是当自己做不好或者做不到一件事时,能够接受这样的自己,不批评责怪自己,也不伤心难受,并且愿意努力去弥补自己还不足的地方,下做得更好。

什么是“自我欺骗”呢?

东莞恋爱焦虑症,东莞恋爱焦虑症的表现?

自我欺骗的代名词有好多种,例如“自我肯定”、“自我激励”。

自我欺骗是当面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时,仍然会认为自己自己可以做得到,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比如说: 这次只考了60分

— 自我欺骗:我是因为被情绪左右所以才没考好,我是有实力拿100份的;

— 自我接纳:我还有一些知识点没掌握好,我可以制定自己查漏补缺的计划并执行;

比如说:和恋人分手了

— 自我欺骗:我是一个需要被爱的有焦虑型依恋的女孩。他一定是移情别恋了、不爱我了、厌倦我了;

— 自我接纳:我们之间的相处方式存在问题,我可以尝试就存在的问题和他沟通,尝试和解;

再比如说:陷入恋爱关系或追求恋爱

— 自我欺骗:我需要被爱被陪伴,所以我需要恋爱,只要对我好就行;

— 自我接纳:我希望陪伴他和爱他,所以我可以尝试与他建立亲密关系;

如阿德勒所说: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被给予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So,从现在开始尝试自我接纳,接受真实的自我:

— 情绪不稳定时

别自我欺骗“我是焦虑型依恋”,而是思考:情绪不稳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及时让我的情绪得到抒发;

— 祈求陪伴、渴望被爱时

别再自我欺骗“我是焦虑型依恋”,而是思考:除了ta,还有什么人、事、物可以立刻给我提供安全感;

关于“爱”

前面说的是与自我的相处方式,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终归离不开与他人的共存。结合着这位同学对于“爱”的疑问,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PS:“爱”是不能具象化的概念,所以这里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

爱分为狭义和广义,即小爱和大爱。小爱是指单对单、私对私;大爱则是群体对群体,公对公的。

比如说:

情侣之间的爱,是小爱;而老师群体爱护学生群体,则是大爱。

此处仅讨论小爱的部分。

爱的表现形式,是陪伴、是理解对方、是包容对方,但反过来却不一定是爱。

比如说:心理咨询师和来访。

心理咨询师一般是来访者的长期陪伴者,进行疗愈,也应该在理解对方的状态下,包容对方的情绪。但我们不能说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是爱。当然还包括老师与学生,社工与被关爱的群体。

所以第一个问题是:他对我很好,我就可以爱上他,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

就如这位同学,他对你好不好这是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与他爱不爱你不是一回事;

而你是真的爱上他,还是由于被“我缺爱”的念想所绑架,这一点需要你自己进行反问;

第二个问题是:亲密关系的意义是什么。

武志红老师在其著作《为何家会伤人》中,把“亲子”这种亲密关系誉为第“我们第一次且无法选择的诞生”,而把“恋爱”这种亲密关系比喻为“我们自己选择的第二次诞生”。

“亲密关系”的意义,可以辩证的看待成“治疗”,用来修复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人格缺失。

比如说:

— 婴幼儿期我们以哭闹这种单一方式来表达不满,而父母则会教导我们用另一些更好、更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当然也可能是更糟糕的)

— 恋情初识,我们会把对方视为理想恋人,无条件满足对方

而抓取这里面的关键词:亲密关系的意义是促进关系中的双方共同成长。

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在引导孩子解决早恋问题时,提出的建议是:和ta共同学习,把“坏事”变成“好事”。其本意就是告诉孩子,你们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实在的目标,然后双向奔赴。

对于这位同学“焦虑型依恋”所带来的恋爱烦恼同样如此,面对恋情与追求恋情时,假如说这份朦胧的情感让你变得更加糟糕、更加情绪不稳,那么很明显,即便你们之间有爱,那最终也只会双方拉扯着一起进入情感深渊,彼此痛苦;

而这份朦胧的情感让你得以成长,情绪渐渐变得稳定,那么恋情便是你们前进的助力。

第三个问题:我该如何选择对象?

这需要回到最初的话题:“心理学把人分为三六九种”,从依恋关系来分,可以分为具体的三种:

  1. 安全型依恋

  2. 焦虑型依恋

  3. 回避型依恋

而其中,安全型依恋人格的比例,在人群中大约为65%。在明确了爱的意义的情况下,选择安全型依恋人格的人为对象是错误概率最低的。

第四个问题:我该如何面对情感

为了政治正确,更为了不误导可能看本文的小朋友们,这里还需要再啰嗦一点。

亲密关系的意义是促使双方积极的成长,但亲密关系的表现形式,却不一定非得以情侣关系进行,这取决于你们所在的环境。

比如说,学校有明确校规不允许恋爱,父母明确反对大学前\出社会前的恋情等。

说一个简单的实例,便于理解:

小明和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双方是非他不嫁、非她不娶。但双方父母十分抗拒两人结合。在吵得不可开加之后,小明和女朋友便选择了年轻人的浪漫:私奔。不到一年,这对小夫妻就各回各家。

因为,他们私奔的最本质目的并不是因为爱,而是想对抗父母。当失去了父母这层阻力之后,双方的相处问题便成为了主要矛盾,最终认清现实各奔东西。

全文,完。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785317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zj.com/4270.html